当前位置:首页 > 初三作文 > 正文 >

苦难中的高贵-我眼中的宁古塔作文_初三优秀作文

来源:初三作文 日期:2021-03-21 浏览:

【www.myzhiqi.com--初三作文】

《苦难中的高贵-我眼中的宁古塔》作文,初中作文800字

《苦难中的高贵-我眼中的宁古塔》作文

东北的天蓝得特别深,因此把白云衬托得银亮而富有立体感。蓝天白云下全是植物,有庄稼,也有不知名的野草野花。与大西北相比,这里一点也不荒瘠;但与江南相比,这里又缺少了那些温馨而精致的柔美曲折,透着点儿苍凉和浩茫。

这里是黑龙江省宁安县,清代称之为宁古塔的地方。我不知道这里究竟流放过多少人,也不知究竟死了多少人,但我知道任何人都可能一夜之间与这里产生终身性的联结,就像堕入一个漆黑的漏洞,很难再出来。

流放到北方去的大多都是江南人和中原人,就以他们来说,最受不了的是流放。有时不仅要全家流放,而且还会祸及九族,所以远远近近的亲戚,甚至包括邻里,全都成了流放者,几十人,百余人的队伍,浩浩荡荡。但在这么多人中,很大一部分都是株连者。那些远亲可能根本没见过当事人,现在却都要被一股脑地赶到这儿,这个冤屈未免太大了点不是?这种暴行,时至今日都令人发指。

但那些流放者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,而是靠自己的双手塑造了一个淳朴美好的精神世界。我想,今天东北人民豪爽、豪放、重友情、讲义气的品格,一定与流放者的精神遗留有着很大的关联。

如在教书者中,洪浩曾在晒干的桦树叶上默写《四书》来教村人子弟;张邵甚至在流放地开讲《大易》《听者毕集》;函可作为一名佛学家利用一切机会传授佛法。又如杨越曾花了不少力气在流放地传播南方农耕技术,教当地人用破木为屋来代替原来的破土为屋,又让流放者用随身带的物品与当地土著交换渔牧产品,培养了人们初步市场意识,同时又促进了当地文化教育水平,推动着这片土地全方位地发展。

文化素养更初中些的人则视东北为自己文化考察的对象,并将考察结果留下文字记载,至今仍为地域文化研究者所探讨。例如方拱乾的《宁古塔志》,吴振臣的《宁古塔略》,张缙彦的《宁古塔山水记》,杨宾的《柳边纪略》等。这些著作在各方面都有着很高的价值。这些流放者在艰难困苦中的环境中克服了种种弊端,写下了中国历史上令人惊喜的一页。

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给了他们那么多冰冷的陌生,那么多绝望的心酸,但他们却无意怨恨它,而用温热的手掌抚摸它,让它感受到文明的力量,使它载入文化的史册。这些人之所以能在流放的苦难中创建文明、毫不退缩,是因为他们内心的高贵。他们的身份可以一变再变,但内心的高贵却未曾全然消蚀。而不像有些人,即使衣着华丽,却掩盖不住内心的腐烂。

凭着这种高贵,人们可以在死亡的边缘潇洒凛然,用自己的温暖融化他人心头的寒冰,点燃文明的火种而照耀到每个人的心里。

让我们向这些人一一致敬,致敬他们在苦难中的高贵。

以上是优久初中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“《苦难中的高贵-我眼中的宁古塔》作文,初中作文800字”,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“作文,初中作文,800字”的信息,欢迎访问www.u953.com查看更多相关信息。

苦难中的高贵-我眼中的宁古塔作文_初三优秀作文

初三真苦作文 用苦写一篇作文

本文来源:http://www.myzhiqi.com/cszw/67392.html